iT邦幫忙

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

DAY 1
0

這個主題是想要介紹,當你手上有一些資料,做了些分析有了些洞見 (insight) 之後,要怎麼視資料的特性,來為他選擇適合的視覺化方式,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資料視覺化的定義

首先,當然要來介紹一下什麼是資料視覺化。就直接借用 wikipedia 對於資料視覺化的定義 吧。

為了清晰有效地傳遞資訊,資料視覺化使用統計圖形、圖表、資訊圖表和其他工具。可以使用點、線或條對數字資料進行編碼,以便在視覺上傳達定量資訊。有效的視覺化可以幫助用戶分析和推理資料和證據。它使複雜的資料更容易理解、理解和使用。

嗯,看起來大概就是「好的資料視覺化帶你上天堂,不好的資料視覺化讓你住套房」吧。

的確,主角其實還是資料本身,資料視覺化跟左手一樣只是輔助。但好的資料視覺化確實能夠一目瞭然地呈現資料、以及資料產生的洞見。而在呈現越複雜的資料時,選擇適合的資料視覺化方式也就更顯得重要。

例如 這張 wikipedia 上面的全球氣溫分佈圖

以及這個 g0v 製作的互動式的中央政府總預算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190907/20120753cb53Z05NZJ.png

都是透過好的資料視覺化,來呈現複雜資料的例子。

30天的規劃

而這 30 天,大概就會用以下的結構,來介紹如何選擇適當的資料視覺化方式。

  1. 資料視覺化概略介紹
  2. 圖表的主要類型與應用場景
    a. 適合用來呈現時間趨勢的圖表
    b. 適合用來比較不同群體的圖表
    c. 適合用來展示組成結構的圖表
    d. 適合用來觀察資料分布的圖表
  3. 一些小技巧和好用的工具

當然,目前預計會有超過一半的篇幅,會著重在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圖表形式、以及適合的場景,畢竟這也是這次的主題。

而我也還算是個剛踏進來不久的新手,如果大家覺得有哪些地方的描述有誤、或有遺漏什麼重要的部分,也再麻煩大家回覆一下讓我知道。


下一篇
[Day 2] 為什麼要做資料視覺化
系列文
為資料選擇適合的視覺化方式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